中新網貴港10月13日電 題:廣西桂平:一臺縫紉機“織”起“中國休閑活動服裝名鎮” 作者 周利朔 涂麗莎 “二十世紀八十年月初起,木樂鎮家家戶戶都做起了服裝生意,打板、裁剪、車縫、發賣于一體的家庭式制衣坊開端生根抽芽,吸引了玉林、柳州、南寧以及廣東的‘扁擔隊’商人前來收貨
”家住廣西貴港桂平市木樂鎮的劉達天回想道,他曾看到“扁擔隊”商人挑著扁擔挨家挨戶尋覓裁縫,如有現貨,商人們就立馬“出手”,放入竹筐后便得償所愿地分開
木樂鎮位于桂平市東部,紡織服裝家當是木樂鎮傳統優勢家當,2016年,該鎮榮獲中國紡織結合會、中國服裝協會頒布的“中國休閑活動服裝名鎮”稱號
據悉,木樂鎮2023年服裝家當產值74.6億元(國民幣,下同),總生齒達7.8萬人,個中近5萬名的務工人員在這編織著生涯的妄想
1980年起,木樂鎮的居平易近發明市場上短少皮革產物,就跨地域購回原料,用家庭腳踏縫紉機、家用鉸剪,從車補衣服轉為消費裁縫,做起了皮衣、風衣、休閑褲等產物,嘗到了服裝行業的“甜頭”
“要在買布中有所播種,成衣們就要眼光好、手速快地搶購;制衣人手不敷,就全家上陣,未滿十歲的我都邑運用自家的腳踏縫紉機
”劉達天說
據理解,木樂鎮開展至今,從紡紗、織布、印染到繡花、織羅紋、松緊帶制造,再到設計、發賣,完成一條完好的家當鏈,讓產、供、銷無縫對接
今朝,木樂鎮擁有紡織服裝企業500多家,個中規上企業11家,服裝行業無效注冊商標473件,自立品牌108個,服裝年產量達3億多套,產物銷往歐美、西北亞和非洲等國度和地域
圖為工人在數碼車間運用機械切割布料
周利朔 攝 走進木樂鎮,記者看到在骨干道旁,一家服飾加工企頤魅正有條不紊地展開消費
只見數碼車間一工人純熟地啟念頭器,印有服裝款式的布料在機械的傳送下慢慢睜開,“嗡”的一聲響起,激光筆依照預定順序,沿著款式邊線切割布料
“從產物的研發到工藝的改良,我們正逐漸往智能化全方面開展,這能在市場需求中進步本身品牌的競爭力
”從家庭作坊形式勝利轉型的李林輝引見
1993年開端,李林輝從小體量的校服起身,開檔口、建公司,漸漸做出本身的品牌
“市場需求什么,我就消費什么
”李林輝說,如今消費的籃球服、足球服等活動服裝,能精準地鏈接到全國市場,甚至銷往德國、意年夜利等國度
圖為潘永聰(右一)向到店顧客引見服飾
涂麗莎 攝 正在商號為主人引見服飾的“80后”潘永聰是本地“創二代”,他的父親做了六年服裝生意
在2007年,22歲的潘永聰接過父親擔子,以他對外貿市場的靈敏性,勝利翻開工場外貿零售的新渠道,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
與父輩的節拍分歧,潘永聰看到了數據化辦理與科技立異的主要性,于是購地擴廠、進修進修、調劑開展計謀、建造數字化工場,買通線上線下的熱銷渠道
“現在,我們從尋求產物數目轉向成為品牌工場,改變之下讓質量晉升幾個層次,博得國際外客戶的喜愛,在2019年,全年產量達300萬套件,國際外占比各一半,發賣額7500萬元
” 木樂鎮黨委書記劉勇義表現,環繞“打造全國最年夜的休閑活動服裝消費基地”的目的,木樂鎮推行“黨支部+平臺公司+協作社”形式,為企業處理艱苦,為社區大眾添加支出,繼續鞭策小、散、亂、家庭作坊服裝家當向集合化、標準化開展,積極打造和推行當地服裝自立品牌,做好木樂鎮紡織服裝家當咭片,為村莊復興賦能增效
據悉,桂平市紡織服裝家當園區總計劃1.5萬畝,于2020年5月正式啟動,項目總投資75億元,分三期建立
今朝一期啟動區正在建立中,估計在2025歲尾根本完成
(完)
特別聲明:以上部分內容(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)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犯請聯系客服刪除,謝謝!